七星号

栏目分类:
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热门搜索
七星号 > 美食百科 > 美汤暖心 > 正文

(厚朴温中汤)厚朴温中汤标准配方

作者:用户投稿 发布时间:2024-10-23 20:19:23 阅读次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厚朴温中汤,以及厚朴温中汤标准配方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厚朴温中汤的用法

厚朴温中汤的用法

合为粗散,每服15g,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温服。忌一切冷物。现代用法:按原方比例酌定用量,加姜3片,水煎服。

温中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温中汤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万病回春》卷五:温中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柴国剑方:温中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6 《脉症正宗》卷一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7 《金匮翼》卷六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圣济总录》卷十三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9.6 加减 10 《会约》卷四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10.5 加减 11 《会约》卷十四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11.5 加减 12 《揣摩有得集》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13 《续易简》卷二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百一》卷二十引燕贤仲侍郎方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三因》卷十一 15.1 方名 15.2 温中汤的别名 15.3 组成 15.4 主治 15.5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15.6 制备方法 15.7 附注 16 《傅青主女科》卷下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17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伤寒微旨论》卷下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18.5 加减 18.6 制备方法 19 《鸡峰》卷十四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千金》卷十五 20.1 方名 20.2 温中汤的别名 20.3 组成 20.4 主治 20.5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20.6 附注 21 《鬼遗》卷四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1.6 用药禁忌 22 《赤水玄珠》卷八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23 《鸡峰》卷二十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临证医案医方》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功效 24.4 主治 25 《回春》卷五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温中汤

1 拼音

wēn zhōng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温中汤

2.1 处方

当归(切焙.二两)、白术(二两)。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甘草(炙)、蜀椒(去目.炮出汗)、桂心,各一两。

2.2 炮制

上锉如麻豆大。

2.3 功能主治

治风邪所伤,肌瘦泄汗、寒中泣出。

2.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匕,以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日二。

2.5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万病回春》卷五:温中汤

3.1 处方

良姜 官桂 益智仁 砂仁 木香(另研)香附 厚朴 陈皮 茴香 当归 玄胡索 甘草各等分

3.2 功能主治

治虚寒腹痛。

3.3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锉一剂,加生姜1片,水煎服。

3.4 摘录

《万病回春》卷五

4 柴国剑方:温中汤

4.1 处方

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4.2 功能主治

健脾温中,清肠化湿。主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4.3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4 摘录

柴国剑方

5 《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5.1 方名

温中汤

5.2 组成

甘草3两(炙),桂心4两,生姜1斤。

5.3 主治

上气喘急,胸中满,咽喉不利,气逆抢心。

5.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半,煎取3升。分5服。

5.5 制备方法

上切。

5.6 用药禁忌

忌生葱,海藻、菘菜。

6 《脉症正宗》卷一

6.1 方名

温中汤

6.2 组成

干姜8分,吴萸8分,厚朴1钱,半夏8分,白术1钱,苍术1钱,黄耆1钱,青皮1钱。

6.3 功效

温中。

6.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 《金匮翼》卷六

7.1 方名

温中汤

7.2 组成

厚朴(姜制)1两,橘皮(去白)1两,干姜7钱,甘草(炙)半两,草豆蔻半两,茯苓(去皮)半两,木香半两。

7.3 主治

土衰不运,又加客寒,聚为满痛。

7.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2盏,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8 《圣济总录》卷十三

8.1 方名

温中汤

8.2 组成

当归(切,焙)2两,白术2两,人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桂(去粗皮)1两。

8.3 主治

风邪所伤,肌瘦汗泄,寒中泣出。

8.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1日2次。

8.5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9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9.1 方名

温中汤

9.2 组成

陈皮、厚朴、人参、白茯苓、黄耆、官桂、半夏、当归、川芎、熟地。

9.3 功效

保脾胃,助气血。

9.4 主治

痘疮三朝,身凉不渴,口气冷,痘淡白,二便清利。

9.5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为引,水煎服。

9.6 加减

泄泻,加白术,泽泻;不止,再加诃子肉,肉豆蔻。

10 《会约》卷四

10.1 方名

温中汤

10.2 组成

白术1钱,山药(炒)1钱半,扁豆(炒,研)2钱,陈皮8分,厚朴(姜炒)1钱,砂仁8分,藿香1钱,干姜(炒)8分,甘草(炙)1钱,白芍1钱。

10.3 主治

里寒便溏,腹痛喜按,口吐冷涎,脉虚弱者。

10.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5 加减

如宿食,加炒神曲、炒麦芽各1钱;如呕逆,加生姜1钱半;如气滞者,加木香5分。

11 《会约》卷十四

11.1 方名

温中汤

11.2 组成

陈皮1钱,砂仁1钱,藿香1钱,草蔻仁(煨)1钱,香附1钱5分,肉桂1钱5分,干姜1钱5分。

11.3 主治

寒气凝结,胀痛喜按,脉息弦紧者。

11.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如假热拒格者,冰冷服。

11.5 加减

如小腹寒痛,加吴茱萸57分;如寒甚而栗者,加附子12钱;如呕逆者,加生姜、半夏;或理中汤加附子亦妙。

12 《揣摩有得集》

12.1 方名

温中汤

12.2 组成

白术1钱(炒),诃子肉5分(炒),冬虫草5分,法夏1钱,杏仁1钱(炒),胶珠6分,云苓1钱,蔻米5分(研),炙草5分。

12.3 功效

温中健脾,补土生金。

12.4 主治

小儿脾肺虚,咳嗽不安。

12.5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冲入红糖3钱服。

13 《续易简》卷二

13.1 方名

温中汤

13.2 组成

拣参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干姜(炮)1两。

13.3 主治

老人吐泻不止。

13.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食前盐汤米饮调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4 《百一》卷二十引燕贤仲侍郎方

14.1 方名

温中汤

14.2 组成

缩砂仁2两,甘草(炙)3两,盐(炒)3两,丁香1分,生姜半斤(去皮)。

14.3 功效

温中。

14.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沸汤点下。

14.5 制备方法

上将姜捣碎,与砂仁、甘草、盐一处拌匀,淹1宿,焙干,次入丁香,同为细末。

15 《三因》卷十一

15.1 方名

温中汤

15.2 温中汤的别名

温中厚朴汤

15.3 组成

厚朴(去皮,细锉)、甘草(锉细)、生姜(洗,切)、青州枣(切)各等分。

15.4 主治

虚人老人,饮啖生冷,多致腹胀,心下痞满,有妨饮食,或刺痛泄利,气痞滞闷。

15.5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空腹生姜汤点服,以知为度。

15.6 制备方法

前2味捣令得所,入生姜杵匀,取出,同枣焙令微燥,入锅慢火炒令紫色,焙干为细末。

15.7 附注

温中厚朴汤(《普济方》二○七)。

16 《傅青主女科》卷下

16.1 方名

温中汤

16.2 组成

人参1钱,白术1钱半,当归2钱,厚朴8分,黑姜4分,茯苓1钱,草豆蔻6分。

16.3 主治

产后霍乱,吐泻不止,无块痛者。

16.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3片,水煎服。

17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17.1 方名

温中汤

17.2 组成

人参、干姜(炮)、白术、甘草(炙)、当归(切,焙)各等分。

17.3 主治

霍乱吐下,虚烦不止,腹中绞痛。

17.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8 《伤寒微旨论》卷下

18.1 方名

温中汤

18.2 组成

舶上丁香皮1两,厚朴1两,干姜2分,白术2分,丁香枝2分,陈皮2分。

18.3 主治

伤寒胃中寒,脉沉迟,或紧或缓,胸膈满闷,腹中胀痛,身体拘急,手足逆冷。

18.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入葱白3寸,荆芥5穗,煎至7分,去滓,热服。

18.5 加减

如三服未快,及手足逆冷呕吐,更加舶上丁香皮2分,干姜1分炮。

1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9 《鸡峰》卷十四

19.1 方名

温中汤

19.2 组成

白芍药半两,桂半两,吴茱萸150个。

19.3 主治

痢疾腹痛。

19.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

1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0 《千金》卷十五

20.1 方名

温中汤

20.2 温中汤的别名

温中厚朴汤

20.3 组成

干姜1分,厚朴1分,当归3分,桂心3分,甘草3分,人参2分,茯苓2分,白术2分,桔梗2分。

20.4 主治

小儿夏月积冷,洗浴过度,乳母亦将冷洗浴,以冷乳饮儿,致发壮热,忽值暴雨凉加之,儿下如水,胃气虚弱,面青肉冷,眼陷干呕者。

20.5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9合。60100日儿,每服2合半。

20.6 附注

温中厚朴汤(《普济方》卷九十一引《圣济总录》)。

21 《鬼遗》卷四

21.1 方名

温中汤

21.2 组成

甘草6分(炙),干姜6分,附子(炮,去皮脐,破)6分,蜀椒240粒(去目,闭口者,出汗)。

21.3 主治

痈疽取冷过多,寒中下痢,食完出者。

21.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分温3服。

21.5 制备方法

上切。

21.6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22 《赤水玄珠》卷八

22.1 方名

温中汤

22.2 组成

苍术1钱5分,木香1钱5分,干姜(炮)1钱5分,厚朴1钱2分,砂仁1钱2分,青皮1钱2分,芍药(炒)1钱2分。

22.3 主治

白痢。腹痛饱胀,不思饮食。

22.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煨姜2片,水煎,食前温服。

23 《鸡峰》卷二十

23.1 方名

温中汤

23.2 组成

白术半斤,枣半斤,厚朴5两,陈皮4两,甘草3两,干姜2两,藿香1两,茯苓1两。

23.3 主治

脾胃虚寒,腹中冷痛,饮食迟化,痰饮并多,寒气上奔,心胸刺痛;及伤寒阴盛脉细沉微,手足逆冷,霍乱吐泻。

23.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4 《临证医案医方》

24.1 方名

温中汤

24.2 组成

砂仁6g,白蔻仁6g,刀豆子9g,高良姜9g,吴茱萸3g,陈皮9g,香附9g,姜厚朴9g,麦芽9g,神曲9g,鸡内金9g,谷芽9g。

24.3 功效

温中止痛,理气和胃。

24.4 主治

慢性胃炎,偏寒型。胃脘痛,遇寒加重,舌苔薄白,脉紧。

25 《回春》卷五

25.1 方名

温中汤

25.2 组成

良姜、官桂、益智仁、砂仁、木香(另研)、香附、厚朴、陈皮、茴香、当归、元胡索、甘草各等分。

25.3 主治

虚痛;食积腹痛,其脉弦,其痛在上,以手重按愈痛,甚欲大便,利后其痛减退。

25.4 温中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水煎服。

25.5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古籍中的温中汤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热阵

(等分)上每服五钱,水煎服。如呕,加半夏。丁香温中汤治同前。即前治中汤加丁香、去半夏。《良方》温胃.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外科]痈疽总论

法,一日不可缺也。古方托里散、托里清中汤、托里温中汤、托里和中汤、托里建中汤、托里抑青汤、托里益黄.

《推拿抉微》:[第四集·治疗法]胀满

或因服药攻下太过,致成腹胀者。宜温中调气,浓朴温中汤;若虚而兼寒者,加桂附。实胀者,腹中原有食积,.

《保婴撮要》:[卷十五]作呕不止

寒淫而呕者,托里温中汤。肝气乘脾而呕者,托里抑青汤。胃虚停痰而呕者,托里清中汤。胃虚自病而呕者,托.

《疡医大全》:[卷六]论疮疡欲呕作呕呃逆

厚朴温中汤的用量

厚朴(姜制)、陈皮(去白)各30g,甘草(炙)、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各15g,干姜2g。

厚朴温中汤的歌诀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脘腹胀满用皆灵。

厚朴温中汤有用吗

你好,有湿气要先看是湿热还是寒湿,如果是寒湿的话可以服用。

“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

〖组成〗 厚朴 姜制 陈皮去白,各一两(各9g)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草豆蔻仁 木香各五钱(各5g) 干姜七分(2g)

〖用法〗 合为粗散,每五钱匕(10g),水二盏,生姜三片,煮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方歌〗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主治〗 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

〖功用〗 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运用〗

1.本方主治寒湿气滞。以脘腹作痛,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2.若兼身重肢浮者,可加腹皮以下气利水;痛甚者,加肉桂、良姜以温中散寒。

3.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溃疡、妇女白带等属寒湿气滞者,均可加减用之。

仅供参考。

厚朴温中汤,肚子冷痛,不爱吃饭的良方;医生说:从三个方面进发

越鞠丸是用于肝气不舒畅,导致血瘀,影响脾胃,导致食积、生痰湿,食积日久又化火等气、血、痰、火、食、湿的六郁证。

良附丸是用于肝气不舒畅,并且胃中有寒气的情况,用香附疏肝理气,高良姜温胃散寒。

金铃子散是用于肝气不舒畅,血瘀凝结,出现胸胁、胃脘刺痛的情况,用金铃子疏肝理气,元胡索活血散瘀止痛。

半夏厚朴汤是用于肝气不舒畅,痰气交结,凝结在咽喉部,出现梅核气,咽部总有异物感,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的情况。

瓜蒌薤白白酒汤是用于肺中痰与气交结在一起,出现胸背痛,胸闷,咳痰,气喘,呼吸不畅的情况。

寒性凝滞,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气血不行,人就不爱动,所以寒冷的天,我们都不爱动,都想待在被窝里。

脾胃寒凉,容易导致脾胃也不爱动,那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容易出现问题。

湿性黏腻,困在脾胃,就会影响脾胃的伸长,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寒气加上湿气一起,更加影响气机的运转,出现气滞,从而出现腹胀、腹痛、拉稀、不思饮食、怕寒喜暖等表现。

厚朴温中汤由厚朴,草豆蔻,干姜,生姜,陈皮,炙甘草,茯苓,木香组成。

厚朴燥湿、行气;草果燥湿、温中、行气、止呕;干姜温中散寒;生姜温中散寒止呕;陈皮理气健脾;炙甘草温中健脾;茯苓渗湿健脾;木香行气止痛。

全方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中焦脾胃,行气宽中,燥湿健脾。

既有治标,也有治本。

都是寒凝、气滞、湿困。

如果寒气凝结比较明显,就多表现为胃脘的冷痛,不能吃寒凉的东西,一吃就拉,一吃就痛。这个时候就需要把温中的药加量。比如干姜、生姜加量。或者干脆再加一些温中散寒的中药,比如加肉桂、高良姜。

如果是气滞比较明显,就多表现为肚子胀痛,嗳气频繁,放个屁就能舒服很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把理气的药加量。比如木香、陈皮、厚朴加量。

如果是湿困得比较明显,多表现为不想吃饭,大便黏腻,不消化,嘴中黏糊糊的,总有饱腹感等表现。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燥湿、化湿的药加量。比如草果、茯苓。或者加入藿香、佩兰加强化湿。

如果因为寒凝、气滞、湿困,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水湿泛溢,出现身体四肢躯干部的水肿。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入一些利水消肿的中药来治标,比如大腹皮、泽泻等。

如果除了中焦的寒凝、气滞、湿困,还夹杂有心情不好,肝气不舒,可以参考越鞠丸、良附丸、金铃子散,用点疏肝气的中药,比如香附、金铃子等。

小孩子容易着凉,脾胃功能比较差,也容易生湿气。

寒湿一来就影响消化、吸收,容易出现肠痉挛,导致腹痛。九八年《北京中医》这本杂志报道了北京一个姓孙的中医治疗56个小孩子肠痉挛的记录。

用的就是厚朴温中汤加减,治愈的有47个,有效的8个,没效的1个。有效率能达到98.21%。

半夏厚朴汤配方 半夏厚朴汤的配方是什么

1、组成: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紫苏叶二两(6g)生姜五两(15g)。

2、用法:水煎服。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3、功能: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4、临床应用:本方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意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配伍特点: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5、禁忌: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额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厚朴温中汤的方义

本方证因脾胃为寒湿所伤,气机壅阻而致。脾胃主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若起居不适,外受寒湿之邪,或恣食生冷之物,则使脾胃受寒湿所伤。寒湿凝滞,脾胃气机壅阻,不通则痛,故见脘腹胀满或疼痛;脾胃运化失司,则不思饮食;脾胃主肌肉四肢,湿邪困于脾胃,则四肢倦怠。治当行气温中,燥湿除满。方中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为君药。草豆蔻温中散寒,燥湿除痰,为臣药。陈皮、木香行气宽中;干姜、生姜温脾暖胃以散寒;茯苓渗湿健脾以和中,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功兼佐使。诸药合用,寒湿得除,气机得畅,脾胃复健,则胀痛自解。

厚朴温中汤的附注

组成: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9g。

用法:上两味须要各研各贮,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立止。

功用: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气滞寒凝证。胃脘疼痛,胸闷胁痛,畏寒喜热,以及妇女痛经等。

出处:《良方集腋》 本方与厚朴温中汤均有温中行气止痛之功,但厚朴温中汤温中燥湿,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本方治胃兼能疏肝,二方同中有异。

厚朴温中汤的介绍

厚朴温中汤,中医方剂名。为理气剂,具有温中行气,燥湿除满之功效。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属脾胃气滞寒湿证者。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厚朴温中汤和厚朴温中汤标准配方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推荐文章:

  • 番茄牛尾汤的做法窍门
  • 如何煲鸡汤好喝营养价值高
  • 怎样炸汤圆儿
  • 食疗养生汤有用吗
  • 牛肉蔬菜浓汤
  • 排骨汤面的做法大全窍门
  • 淮山排骨汤的做法高压锅炖多久
  • 清炖鸡汤怎么炖好吃放什么调料
  • 肋排炖汤的做法
  • 薏仁红豆汤用红豆还是赤小豆
  • Tag: 厚朴温中汤
    欢迎分享转载→ (厚朴温中汤)厚朴温中汤标准配方
    本文地址:https://www.ccd-17.com/meitang/24739.html

    美汤暖心栏目本月最新文章

    本站最新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Copyright © 2021-2022 七星号-(www.ccd-17.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