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号

栏目分类:
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热门搜索
七星号 > 词典 > 意思 > 正文

顿首的意思,顿首再顿首

作者:用户投稿 发布时间:2024-10-20 07:45:04 阅读次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顿首的意思,以及顿首再顿首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顿首”的意思?

“顿首”的意思?

顿首的意思是: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

网络解释: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语出《史记·周本纪》:“西周君_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造句: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万岁通天帖/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

唐代,唐人摹本,纸本墨笔,手卷,纵26.3厘米,横253.8厘米。

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28人的墨迹珍本十卷献出。《万岁通天帖》的名称始于宋代岳珂。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十卷28人书,在唐代称为《宝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宝真斋法书赞》卷七著录,称残存的七人10帖连尾款的一卷为《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帖》目录如下:

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

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

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

第四帖:王荟《翁尊体帖》(《郭桂阳帖》),行草书;

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

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

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琰帖》、《在职帖》),行楷;

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

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

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无申帖》)行书。

帖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大意: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突然遭遇姨母哀事,心中被哀伤摧迫,悲痛之情难自禁。奈何、奈何。因为(哀痛伤感)反复涌现,凄惨之情充塞(胸间),以至于语无伦次。王羲之顿首再顿首。

点评:王羲之的笔法多摇曳多姿,而《姨母帖》却因他的姨母去世,心中哀痛,字迹现出凝重、古拙、质朴的面貌,作品有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

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姨母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早期作品之一,帖中文字虽属行楷书体,但书法中还留有隶书遗意,笔法端庄凝重,笔锋圆浑遒劲,整体风格厚实凝重。 王羲之和他的姨母感情十分深厚。从帖文来看,王羲之突然得到姨母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连正常的事务都不能安顿料理了。

《姨母帖》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属于“过渡型”的书体。它对研究东晋书法,和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发展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帖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瞩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障。力不具,羲之报。

大意: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期一直想写这封信,但因没有邮差,没法寄信(所以耽搁到现在)。昨天到达这里,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来信,即使相隔遥远,但也十分感激。近来还好吧?我却突然生病,身体十分差。刚刚踏上路程,身心憔悴,就写到这里吧。王羲之。正月十二日。

评价:书法风格逸笔草草,自然天真,率意畅达,有晋人倜傥任诞的气息。

《初月帖》起首称'初月',即'正月',避王羲之祖父'王正'之讳。由首句'山阴羲之报'而知写于山阴。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351年(东晋穆帝永和七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初月帖》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初月帖》以质朴和随意性给人以新奇的美感和逸笔草草的魅力。全帖点画狼藉,锋芒毕露,或似竹叶,或似兰蕊,尾款一点一画皆非直过,而是穷尽变化。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欹斜平正皆随性情和字形而定,行距错落跌宕,变化莫测,使王羲之颇受压抑的暮年在笔墨之中得到尽情抒发,具有气贯神定的感人力量。女儿去世了,你要保重身体啊,要好好吃饭

帖文:臣十代叔祖晋侍中卫将军荟书,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次,□顿首。

帖文: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邨,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皆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 七月廿七日。

(注:□为残损字,下文皆同)

评价:王荟为王导第六子,王洽之弟,与羲之皆为同辈。从他所书的《疖肿帖》可知他的书法当受其兄王洽与堂兄羲之的影响。

《疖肿帖》书法笔锋刚健挺拔,极有力度,神韵清和秀雅,独具一格。风格与其恬虚守清、与王荟不慕荣利的人品相表里,是“书如其人”的又一例证。

帖文:臣九代三从伯祖晋黄门郎徽之书。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姚怀珍,满 骞。

大意:对友人某氏女的亡故表示痛悼,对友人身体不适而担忧。多雨湿热,询问对方饮食情况如何。并告自己因疲劳而身体欠佳。

评价:王徽之,字子猷,书圣王羲之第五子。其书法有“徽之得其(王羲之)势”的评价,后世传帖《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兄弟中书法上成就仅次于王献之。王徽之生性卓荦不羁,即使是做官,也是“蓬首散带”,“不综府事”。有“雪夜访戴”“闻桓伊吹笛”等趣闻,亦善画。《新月帖》传为王徽之书,唐摹本。此帖以行楷为主,挥洒自如,笔法多变,妍美流畅。

帖文: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拜。

大意:二十九日献之拜上:昨日竟没有同你话别,很是怅然和惭愧。你近来身体恢复如何。我则很乏顿,匆忙间就不再叙了。献之再拜。

评价:《廿九日帖》是东晋王献之致其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所写是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对方身体状况的内容。王献之的作品多为行草书,此帖有些字接近楷书,尤其难为可贵。

帖文: 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

评价:王僧虔,王羲之四世族孙,书法家。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不但于书学理论颇有建树,而且书亦不弱。此贴所书内容是为太子舍人王琰向皇帝求取官职。对上呈书又有求于人,故而书写认真拘谨,不是率情任性之作。规整秀雅,端庄柔和,楷中带行,静穆纯朴。

帖文:惠六代从伯祖齐侍中懿子慈书,得栢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王慈具答。唐怀充,范武骑。

评价:王慈, 字伯宝,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僧虔子。少与从弟俭共学书。善隶,行书。王慈草书运笔圆浑,含蕴凝重,然体态十分灵动,纵横姿肆,使人联想到王献之书作风格。书作有《栢酒帖》、《尊体安和帖》等存世。 谢凤子超宗诣慈,慈正学书,未即放笔。超宗曰:“卿书何如虔公?”慈曰:“慈书比大人,如鸡之比凤。”超宗狼狈而退。卒年四十一。

帖文:汝比可也,定以何日达东,想大小并可行。迟陈赐还。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

评价:书法逸笔草草,势态强烈,字形不甚讲究,以“意”为主。从笔画形态上来看,用笔多取侧锋,爽劲、锋利。王慈的草书,用笔较快,笔势如斩钉截铁,干脆利落。

帖文:臣六代从叔祖梁中书令临汝安侯志书,一日,无申只□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吾夜来患喉痛,愦愦,何□晚当故造迟叙。诸惟□不□。

评价:  从书法字形大小来看,笔画粗细的对比,《喉痛帖》见证了创作时的激情与。很多人在称赞王志创作胆识高、气势足的同时,也指出其用笔亦失于粗野,看来有一定道理。自此行起,逐渐进入创作状态,“来患”二字笔画细且为草法,此后连笔渐多,字形简约,到最后一列,字形极为放浪,体现出不流于俗的匠心。

在书法史上,王志能凭手札书史留名,自有其过人处。此作全篇逸笔草草、反差极大,最终复归于朴,凸显了晋人潇洒出尘的风范。作为书家,最可贵之处是必须具备“恨二王无臣法”的创新意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此件手札中因运笔、气势不足而存在韵籍缺乏的问题,应持理解态度。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件手札中展露出来。观之,有如对至尊之感,后世的米芾得益于此帖良多。书法史中,有些人沿袭家法,最终湮灭了自己,一些书家抱着前人风格,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顶礼膜拜,有欲变而不能变的痛楚。大师是难以逾越的高峰,连吴昌硕都曾发出“别树一帜难矣”的感喟。

先贤也许想象不到,他们令后世流连的佳作,常常是一些不经意的手札,王志的《喉痛帖》便是一例。看到《喉痛帖》,不禁想到张旭的《肚痛帖》。书之妙道,关乎性情,一颦一笑,皆可为书。王僧虔生于426年,卒于485年。是魏晋时期重要的书家、书论家。王志字次道,为魏晋时期王僧虔次子。因年代久远,战乱频繁,魏晋的很多法帖都毁灭、散佚了,留存下来的屈指可数、拱若佳珍。

笔画忽粗忽细,章法茂密,楷、行、草相杂,别具一格。既传承二王笔法,又流露出自我创新的意识。此札开篇的“一”字较轻细,其后的“申”字粗壮有力,竖画劲健,收笔见枯,给人“燥裂秋风,润含春雨”之感,颜真卿《祭侄稿》中有用笔与此处相像。在创造性方面,王志远远超过其父兄,这一点和王献之相类似。与同时代书家的札帖相比较,此帖不拘成法、大胆泼辣。通篇观之,结字险峻,上窄下宽,左右拉开距离,形成强烈的对比。

王志(460-513),字次道,琅琊临沂人。王僧虔子。《梁书》卷二十一《王志传》:“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

“顿首”的意思?

顿首的意思是: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

网络解释: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语出《史记·周本纪》:“西周君_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造句: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古代的跪拜礼中顿首是什么意思?

顿首、稽首、叩首、空首文化常识如下:

《周礼·春官·大祝》就提到九种跪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但在古代,各种身份不同的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拜礼都是不同的,故这四者有着严格的区分。

“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比较轻于“稽首”,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的一种礼节,表示普通的礼貌。行礼时,一般是跪拜在地上,引头至地,只作短暂的接触,就立即举起。(“顿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叩首”:双膝脆地,双手扶地,头向下低接近地面或触到地面。

“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行礼时,施礼者引头至地时,要停留较长的时间。

“空首”:是国君答拜臣下的礼节。空首的行礼方法是拜跪在地上后,先以双手落地,再引头至手。由于头并没有与地面接触,故曰“空”。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稽首、扣首现在基本不用了。这几个扣首多用于书面语言,有敬重、谦卑、礼节之意。

古代的"顿首"是什么?

顿首的意思是: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

网络解释: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语出《史记·周本纪》:“西周君_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造句: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顿首的意思和顿首再顿首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推荐文章:

  • 兵不血刃的意思后来的意思
  • 信马由缰的意思小娃子解释
  • 清新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什么
  • 囊中羞涩的意思和拼音
  • 断章取义的意思及用法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的意思
  • 瘦骨嶙峋的意思和拼音
  • 崇山峻岭读音是什么意思
  • 不念过往的意思
  • 宠辱不惊的意思和给人的启示
  • Tag: 顿首的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 顿首的意思,顿首再顿首
    本文地址:https://www.ccd-17.com/cdys/31036.html

    意思栏目本月最新文章

    本站最新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Copyright © 2021-2022 七星号-(www.ccd-17.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