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号

栏目分类:
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热门搜索
七星号 > 作文 > 观后感 > 正文

(台北人读后感)台北人读后感2000字

作者:用户投稿 发布时间:2024-10-20 05:29:51 阅读次数:

台北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800字 - 读书笔记

14篇小说组成一部《台北人》,人物贫富悬殊,行业各异,故事环境都不一样,但在我看来,这部书里一脉相承的却都是同一种“漂泊与还乡”的情结。

所谓“台北人”,实质上是流落台北的大陆客。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解放那段岁月里,有太多的战火、分离、生存和怀念,被政治和海峡隔离在台北的人们终生无法回到海那边的故乡,是为“漂泊”,但是从情感上他们想念大陆的亲人,念念不忘往日的辉煌与风光,生活方式上依然是大陆的延续和复制,从这一点上又是某种意义上的“还乡”。

《游园惊梦》里的钱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孤身一人流落在台北,漂泊无依,宴会上一个唱戏的邀请让她恍然如回到当年大陆上的笙歌和往昔的情怀,戏没有唱完,她已经回到了从前,在半梦半醒的恍惚中沉溺不愿醒来。与钱夫人的凄清哀怨不同,《一把青》里的师娘和《花桥荣记》的老板娘要坚韧不少,老板娘彪悍而较泼辣,在“勉强挣扎着活”的日子里不怨天尤人,还时常记得“我们桂林”的好山好水,家乡的好支撑着她漂泊的岁月;而师娘则是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平和,关心别人也善待自己,在台北听戏、打牌、跟邻居逛游园会,虽然漂泊一人,但跟家乡空军家属村的日子没什么两样。

《台北人》里的主人公不分男女都是被那个时代抛弃孤岛的流落之人,但是相比女性角色的柔韧和较强适应度,男性身上的悲剧命运色彩要更为浓厚。

《岁除》中的赖鸣升,当年是驰骋台儿庄战场的英雄,如今在台北成了小小的伙夫,经常因些许小事被主管“瞪起眼睛”欺负。《思旧赋》昔日轰轰烈烈风光无限的李长官如今家破人亡,公馆破落,少爷疯病小姐遭弃,自己只想遁入空门,《梁父吟》和《国葬》相似,都是用葬礼的场景表现当年叱咤风云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身后的凄凉。这里要提一下作者的身世,身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之子,父亲戎马一生和归台之后的岁月,让白先勇对那个动荡时代有着极为深刻的切身感悟。用如此多的笔墨描写往昔的军旅之人,悲剧命运意味深长,更能体现那种浓郁的“漂泊与还乡”的情结,并且,他们终身都在漂泊,无论身体与心灵,永远也无法还乡了。

台北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800字 - 读书笔记

《台北人》读书笔记_写人读书笔记600字 - 读书笔记

有人说, 白先勇创造了台湾文学史上最美双姝-尹艳雪和金大班。而不论是永远的尹艳雪还是看尽繁华的金大班,都散发出无人比的大气与风采。 白先勇笔下的女人之所以有魅力,我想有几个塬因:

一、他们身怀故事。尹艳雪的过去,不论上海的交际花生涯或是下嫁决处长后的情况,都如面纱一般,看的见但摸不透;而决定金盆洗手的金大班,忆起当年青涩的初恋滋味,因着朱凤和年轻男人想起和月如那段甜蜜与苦涩。

二、她们美丽。尹艳雪数十年如一日,她的白素旗袍与优雅身段,混着一股令人屏息的神秘美感;至于戴几分低俗与泼辣的金大班,一身风尘却显出女强人的霸气,充满成熟女人的韵味。 翻开《台北人》目录,率先吸引我的正是《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永远的尹艳雪》,两人都曾是上海百乐门的舞小姐,金大班爽快、个性鲜明;而尹艳雪对谁都一付亲热又生疏,谁也瞧不见真正的她。尹艳雪用微笑迎接每位光临尹艳雪公馆的旧雨新知,他还是那么恬淡优雅;而不敌现实残酷的金大班,初恋毁于身分阶级的差距,第二段恋情则是女人对衰老和贫困的恐慌。他们表面美艳风光,内心的孤寂又谁能可知 又有人这么谈,尹艳雪是株海花,而且是雪光中的,极端的娇艳,又极端的朴素,香气淡淡,久经回味,而金大班是一簇夜来香,香气扑鼻,那在月夜下闪烁的花朵,恰如多情的眼,在半梦半醒间,温暖着迷茫的人。这两位充满着传奇性、风华绝代的女人,走过生命中的流金岁月,那窜流在股血中的坚持,和生命的质感,绽放了耀眼的光芒,获得了地久天长的绚丽。

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范文

1、《台北人》算得上是白先勇先生最为重要的一本小说集,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故事反映出了大背景下的社会众生相,同时,又不得不让人思考社会背景对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影响。虽是小人物的命运,但该被人们知道并记住,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印记。

2、正如白先勇所说,如果不快些写下这些人物,这些故事,恐怕它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感谢台湾那些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们笔下,没有宏大的叙事,有的只是对最真实的小人物的故事的记录,对命运的思考,对时代的感慨。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便是吴念真,“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在读《台北人》时,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他的《这些人,那些事》。两本书都是由一个个平凡人的人生故事构成,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吴念真更注重人物的个人命运,而白先勇可能更注重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这些人物与大陆的联系、与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关系。

3、开篇尹艳的故事就极具吸引力,尹雪艳是个有故事有深度有魅力的女人。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浅浅的笑容背后,却是一颗饱经沧桑的心。上海百乐门舞厅的回忆,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回忆,更是那些和她一同来到台湾的给她捧过场的人的回忆。可惜他们都再也回不去了。就算大家再造一个百乐门,可岁月已不是当年的岁月,地点也不是曾经的地点。但至少尹雪艳那里是那些饱经岁月洗礼的人们寻找慰藉的最佳去处。大家都羡慕尹雪艳不老,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可她依然是可爱的,因为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与记忆。然而深藏于这些之下的,却是岁月的无情和浓浓的乡愁。

4、在“思旧赋”里,顺恩嫂和罗伯娘的谈话足见世事变化无常。昔日风光无限的李公馆竟变成如今的荒凉景象,然而那位善良的老仆人却还在坚守着自己与李公馆的之间的情意。最后,她“觑起眼睛,仰面往那暮云沉沉的天空望去,寒风把她那一头白麻般的粗放吹得统统飞扬起来。”这一幕,让人感慨万千,也让人十分心疼这位老人,一辈子都在为被人而活,却活得有情有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像这样勤劳善良的人应该不少吧。

5、在“国葬”中,反映出的是故人之间那份浓浓的深情和岁月的变迁。看着那些老者依然坚持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对长官的尊敬,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个世界最难的,便是坚持。

6、看完这部短片小说留在心底最深处的两个字,便是感动,感动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谊,感动老者们的坚持,感动苦难生活中的欢声,感动人们面对世事变迁的那份淡然,当然,更多的是无奈。

《台北人》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台北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台北人》读后感1

在还没有读完《台北人》的时候,我就想把这本书吼着对周围的人说,快看看这本书。现在仍然这样想,像个祥林嫂一样,兜售这本书一样。本书作者白先勇,里面是一个个短篇小说,每篇刻画一个人物,讲述一段过往。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合集,在我来说,失败之处是在最后的最后加入了一篇别人的读后感和分析,典型的学究式分析,是我所不喜欢的。所以,看这本书,或者看任何书之前,不要去看别人的评价,不要去看别人的分析,我喜欢自己去感受,也许你看完还是读不懂,但终究有一天,某一个瞬间,书中的一些情节,一句话会给予你一个解释,也许,这解释并不是作者的初衷,但一部作品的本身,除了传达作者的初衷,伟大之处也正在于给予每个人不同的养分。我个人始终倔强的觉得,那些研究派所分析出来的东西,兴许并不是作者的初衷,一个故事,分析出来各种目的,各种隐喻,其实也许作者就是单单纯纯的想说个故事罢了。所以,如果你读到个故事,但没有感受到深处的震撼,那并没有什么干系,我们不再是高中生,不需要分析文章目的和宗旨,也不需要段落概况,也许刚巧,作者就是告诉了你这么个故事,至于你的所得,谁又能知道它在你的身体里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实在不想把它写成一篇我所讨厌的分析性读后感,也是因为没那个能力去分析人物背景和传达的东西,所以就单纯的觉得很震撼,然后真诚的推荐个周围的人。让每个人自己去认识,结识,书中一个个像是站在你面前一样的各色人等。

《台北人》读后感2

要读台北人了。

这书名,真不够吸引人!白先勇这作家倒是耳闻过,他写的《孽子》还曾红上电视节目呢。

翻开国文老师下达的阅读命令,头个见的诗句并不陌生刘禹锡的乌衣巷。中国文学真够神奇够伟大的了,几个字,如此美丽,如此凄凉,让我略微猜中整本书的底细。书的头篇「永远的伊雪艳」挺吸引人,但直到结束,我还有些不解其中含意,甚至为其倏然划下休止符而感错愕,只觉内文似乎暗暗隐藏些许讽刺和悲伤。白先勇锁住一个主题人物,从其周围脉络而下的铺陈,像是他在本书中大略不变的笔法,而这些文章之宝,或许只需览过一遍,也或许得多加品尝玩味才得了解其中含意吧。看到后来我渐渐懂了,塬来这整本,真的全系着「台北人」,经过华丽的、沧桑的、波折的、热血奔腾的,而或,从哪来、从哪走的,一本书,道尽了各个走向台北、归回台北、留驻台北、离开台北的台北人,与各个平凡中又不平凡的故事。

这座牵引着一系列故事的台北之都,或许,更可称其为一把时间之钥,因为,它联系着「今」与「昔」,环绕着多少过去,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及历经多少波动转折,而「再度」或者「崭新」呈现的千万面貌,又管它是优美,或者悲楚的呢

或许,我还不够明白,不能全然懂得,白先勇反覆使用这些手法,所要表达他内心中真正所想传送的讯息及情感,因为我总认为,没有真正遇过,怎可能理解。也或许,在读过之后,我的所学所想根本不是那回事!可能与书中塬文毫无关联,但是,仍深加感谢「台北人」给予我的那份「获得感」

《台北人》读后感3

看完白先勇的《台北人》就想起章诒和,有点找对位的意思。这本虽叫台北人其实整本都是讲外省人,即国民党去台湾那些军人,眷属和相关人员等等,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心心念念“回”大陆,和台湾当地人没什么关系,感觉书名叫外省人似乎更贴切。

章诒和这本里人物都和反右有关,文革坐牢的,斗死的,从人间消失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官一代。

两本内容都很惨淡,《台北人》虽然中间也有对大段下层人的描写,甚至有几篇就是写女仆男仆等,但依然浓浓的上层阶级味道,这是天生就带有的军,官二代的因子,从小接触的就是锦衣玉食花红柳绿,而章议和《往事并不如烟》里她父辈那批人洋气万分,民盟原佬那些人哪个不是私货满满人又风流倜傥,光一个张伯驹的藏品就能让鉴宝节目羞愧的死去360次还不止。

章从小生活就是亲王府的派头,和袁世凯家族,康有为家族都来往频频。书里就算写落难,都一股子酸的不能再酸的:某~~你们欠我们的,你们这群SB(她确实能这样骂如果看过书能想象)。

白先勇的文字儒雅细腻,就连悲情都很隐忍,淡淡的,写女人又写的极好(尹雪艳,金大班,朱青)。就好似男同中的O,有时比女性更会发嗲浪语眉眼勾人。白先生也确实是男同中的O,我以为这是好事,他细腻的落在实处。

而章议和刚好相反,文字呼呼冒着热气,像男人,似乎那常年监狱生活潜移默化融进笔墨,而不止是铭刻入血肉,她要“赔偿”,哪怕她嘴上说不需要赔偿时。可她有什么错!她耍大小姐脾气怎么就不可以,她有这个资本和底气。

两位高官后代,一个台湾一个大陆,一个去美,一个关监狱。一个“娘”,一个“男人婆”。一个“有家不能回”,一个“家已非昔日”。这种错位般的对应,只叹多少亭台泯于历史烟花里。

最后从文学上,从艺术上,白先勇的《台北人》写的非常好,章议和的《往事并不如烟》算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成分更多,应该不在文学和艺术考量内。

《台北人》读后感4

我喜欢他写人的方式。他总能把一个平凡无奇的的人写的很特别,光是形容一个人的外貌,就可以写满整整一页呢!他的比喻总是用的惊艳,其中我最佩服得一段就是娟娟怒杀柯老雄的那一幕骇人的画面。

「娟娟一头的长发都飞张了起来,它的嘴巴张的老大,像一头发了狂的野猫在尖叫着。柯老雄的天灵盖给敲开了,豆腐渣似灰白的脑浆洒得一地,那片裂开的天灵盖上还黏着他那一撮猪鬃似的硬发他那两根次黑的的出膀子,犹自伸张在空中打着颤,娟娟那两只青白的奶,七上八下的甩动着,溅满了斑斑点点的鲜血」这一段惊悚的叙诉,写得紧凑,写得入股,彷佛我就再犯案现场亲眼看到一般。

白先勇用非常灵活的「镜头极转」之技巧,混淆今昔,使娟娟与五宝的意向合而为一。五宝即是总司令在上海万春楼当酒家时的同事,娟娟其实就是五宝的再是,柯老雄也就是

害死五宝的华叁。五宝在死前口口声声说:「我要变成鬼去找寻他!」十五年后,酷似五宝的捐捐便杀死了柯老雄。她杀死柯老雄后就完全疯掉了,但他已经报前世的冤孽了,也好像没什么遗憾了。

白先勇常写「冤」、「孽」等字眼,以及「八字一定犯了冲」等句子。像〈孤恋花〉里头,娟娟唱歌像「诉冤一样」,总司令拿她的「生辰八字去批过几次都说是犯了大凶」我们确切感受的出作者对「蘗」之浓厚兴趣,或迷惑。白先勇相信,人之「孽」主要是祖先遗传下来,出生就已注定。其实我也相信人门所谓的「再世」或者「灵魂轮回」,我们为什么会遇到很多事?为什么要这么活着?都跟前是有一定的关系,你说是不是呢?

《台北人》读后感5

啊!这个作者!白先勇!好吧,我不陌生。因为红楼梦,对这个名字也很熟悉。原谅我的无知,看完这本书的前几个故事,我还是忍不住查了查他的性别,是男是女,我一直认为是男,结果居然真是男,居然不是女。我这个疑问也是让我醉了。

疑问的来由,就是有好几个短篇以女性为主角,无论是行为服饰,习惯气质,还是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的令人赞叹。我看我自己也无外乎是长头发,小眼睛,长胳膊,长腿,黄黄的皮。作为一个资深的脸盲、人盲者,每当看到描述人物的笔触总是忍不住细细的.在心里勾勒那样一个人物,作者笔下的人物,在我思想中很饱满。

十四部短篇小说,不长,但很耐想。就像播放话剧一样,幕起,某一个场景,开始表演,然后幕落,然后幕再起,换了场景,换了人物,但依然能察觉到熟悉的统一感。他乡遇故知,本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情,但书中的这些人物聚在一起,却怎么也抹不去深深的悲凉感。曾经天南海北,曾经各行各业,一朝沦为台北客。曾经的繁华荣耀,曾经的权势地位,曾经的举足轻重,曾经的貌美如花,曾经的羞涩清纯,曾经浓浓的乡情,都在这个异地发酵出了不同的味道。就像陈年的葡萄酒,无论制作之初多么甜如蜜,在时间里都能够品出苦涩的底蕴。

以前我不喜欢短篇,总觉得没头没尾,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现在我却能够为之着迷,究其原因,以前我喜欢跟着作者,看他所看,想他所想,如今我更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思想去想。所以看书的喜好是渐变的,怪不得人家说三十岁之前把平庸的书看完吧,因为过了三十岁,你就不想看了。虽然我还没看完,我还想看,但兴趣已然大减,而且有些类型的书已经不打算看了,不想让思想那么沉醉在某一个美丽的泡泡,接受醒来的破碎。

有些书越看味道越淡,有些书越看味道越浓。书韵的厚重与我们的底蕴是相称的。

《台北人》读后感6

十四篇短篇各有特色,最后的书评也是亮点。书评说得够好了,我就不多说了,只聊聊个人感受吧。

这应该是我读过的第二本白先勇的书,作者本人的经历已经足够传奇了,高级将领家的孩子变成了文学家,有那么点贾宝玉的味道。不负责任地瞎猜一把,这莫非是他对红楼梦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

没读过他对红楼梦的注解,但是短篇里有很多红楼的影子是真的,一读就知道这是个红楼粉,有很多致敬之处也是真的。

也许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这本书里总有着看破一切的悲悯味道在内,正如红楼最后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书里的名利皆是虚妄,众人也不过是被命运安排的戏子,你方唱罢我登场。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书中诸位台北人,和大陆有关的回忆却正如美好的青春,令人怀念却无法留住。也算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题材了。

人的一生,应该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人定胜天往往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情况,是被命运或大势按在地上摩擦。既然未来注定是不可知的,能做的也就是活在当下了吧。过去再美好也只能是回忆,不用彻底割裂,却也不用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带着这些回忆,依然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勇士。

这些短篇,最惊艳之处,个人觉得便是寥寥数语中可以窥见过往种种的一个小片段,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

心性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文字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同是红楼粉,白先勇和张爱玲写的书,就是截然不同的味道,怪有意思的。

好想读英文版啊,羡慕在文学领域工作的诸位,能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文学,实在是幸事一桩。

体验人生哲理,洞察人生百态——《台北人》读书笔记

阅读让人明智,阅读让人感受到多踩人生的魅力。通过阅读白先勇的《台北人》,我对白先勇时代的文学悲剧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白先勇《台北人》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我对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有了别样的理解。

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决定白先勇的创作风格。

白先勇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白先勇对《台北人》中的人物塑造是充满着悲剧色彩的。

白先勇的小说中对爱情的描写是充满着悲剧色彩的。《台北人》中的短篇小说《一把青》中主人公朱青的故事,就是悲剧爱情的典型。当主人公全身心的爱被辜负,便不再单纯,不再纯粹。她所有的一切都被残忍的剥夺了,离开了最熟悉的南京,她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爱人,她对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到极致的,她的之前的完美生活被那段历史生生的阻隔开来,她彻底的变了,于是她变得陌生了,连最亲的师娘也认不出她,小顾的死在她的心里也是没有任何的波澜的,她还是风花雪月着,她的命运就此改写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惨剧,人们被剥夺的往往不只是爱情。朱青在台湾成了歌女并又结识了一个飞行员小顾,但是,命运的无奈就在这里得到了展示,小顾也战亡了,但是这次,她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她很稀疏平常的对待小顾的离世。在这篇小说中,读者从朱青这个悲剧人物身上感受到人在命运这只巨手面前的渺小和虚弱,而正是对人在命运面前的这种渺小软弱的表现中,白先勇向我们昭示出了被时代淘汰者的悲剧命运,即个人生存的无奈、悲凄、苍凉的现实。爱情是很虚无的,富贵也是很无常的,不变的是命运。

名利无常,美人不老,欲望无限。

"尹雪艳总也不老"是白先勇《台北人》中的另外一个主人公,她对欲望的追求是放在明面上的,她永远不衰老的容颜,她的俯瞰人生的特异功能,她的抽象含义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人而已,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的不管人们如何的变化。欲望的大网随时张开,欲望人类不变的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永远的追求。虽然,普通人的名利无常,但是不老美人这里,名利是永远不变的,是一直存在的,欲望是永恒的,美人也是不老的。

现实无常,理想妥协。

在白先勇的小说中的悲剧色彩也体现在,他对现实无常的描述,在他笔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着一种深深的现实无常的无力感和向命运妥协的委屈存在,所有的人,必要的时候都是需要低头的。这在《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体现的尤其的突出。金大班最风光的时候是在上海百乐门。那时的她对那些专以钓大金龟为目标十分“饿嫁”的一些舞女是感到非常的不耻的,她在自己的少女心的支配下,爱上了会脸红的人,月如,并且为她生了一个孩子,她用自己的生命和命运抗争,这在别的舞女看来是很不一样的。可是在台北的夜巴黎,她已不是当年的金 兆丽了, 她变的连自己也不认识,她也最终走向了堕落,这在别人看来其实是和任何人都一样的,但是在她看来,这却是命运的妥协。

以悲悯情怀看待窘迫人生。白先勇的小说流露出一股浓浓的命运无常,世事无常的味道来,处处渗透着一种没落时代的悲天悯人出来,带给人深深的伤痛的感觉,透露出强烈的感伤主义的文人情怀,这在我们现代读者的心中也是有着强烈的共鸣的。形成他的这种悲伤主义情怀的原因是很多的,例如,受到我国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的艺术作品中,有很多的悲伤主义的文学作品的存在,这对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研究的白先勇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其悲剧情愫的来源。其次,白先勇的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的身份对他的悲天悯人的情怀的影响是很大的。

白先勇思想情感的核心——悲悯。白先勇的小说中,我们基本上是看不到过于宏大的场景的,也是没有非常华丽的情节展示的,但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我们确实是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无常,命运的弄人和个人的离散的,从他的平凡的人物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平凡的命运的展示。上至高级将领、将军夫人、经理、财阀, 下至知识分子、小职员、女佣、长工、舞女等等,都是人世间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是很复杂的。整部小说甚至是没有完美的结局的,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悲色彩的情节和人物。

白先勇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是有很多的影响因素的。首先我们思考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他的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悲剧色彩的文化的存在,这对幼年家境良好的白先勇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他生活中的种种情节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的成长,还影响了他的思想的形成,影响了他的小说作品的形成,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的悲剧色彩是从生活中的经历得来的,因此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的,并不是仅仅的悲悯情怀的展示,而是一种深深的忧愁的存在,这是一种急于抒发的情怀,是一种心底深处的无力感的展示。白先勇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他的悲剧情怀的形成的一个关键的原因。

白先勇对人生命运无常的体验,他是有特殊的身份的,这也是他的小说的创作风格的悲剧色彩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可以说也是他的小说中等待人物的选择的来源。白先勇是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儿子,可以说是有着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的,但是,白先勇的命运却被一场疾病改变了,他由父母最喜爱的孩子变的不受人待见,这也是他早年悲凉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可以说个人命运是他的悲剧情绪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以“人”为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核心

我们总是有这样的情绪,对周围的事物的一切的理解,尹雪艳的“不老“则意味着过去的繁华幻影永远存在,这是超越时代的。因此,“尹雪艳的不老”不仅代表着她周围一圈人去台后腐朽糜烂的生活,而且代表着国民党自大陆统治到去台,这样的衰颓就一直存在和延续。尹雪艳越是冷静镇定就越衬托出国民党去台上层人士内心的空虚和现实的可悲,给人的毁灭感就越强烈。

白先勇的小说中人物对命运的抗争是很强烈的,但是,即使是经历了强烈的抗争之后,大部分人物的命运也不过是继续走向更悲凉的境地,这就是白先勇对人的悲凉的情怀的最大程度的展示和描写,他保持着对人的关注,但是,这也是对抗不过命运的。

白先勇小说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命运观”

白先勇的《台北人》的小说中对人的关注是很强烈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同样是整部小说的主要的基调,在白先勇的小说中,命运是无常的,是残酷的,是我们不能对抗的。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物,不管是叱咤风云的将军,还是未受教育的男工,不论是风华绝代的名媛,或是下流社会的女娼,到头来,都逃不过生死宿命,宿命是一种无形中的东西,即使我们曾经因为理想进行过抗争,我们不屑过他人的举动,我们最终也只会和他们沦为一样的命运,这样的命运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而且是历史的车辙的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最终的走向,这样的情结一直贯穿白先勇的《台北人》的始终,里面的所有的人物都是抗争不过命运的。小说中的人物逃不过时间带来的改变,逃不过时代带来的变化。他们或接受或不接受,或迷糊或清醒,或看透或看不透,都要受到这历史的改变,人生的改变,甚至别无选择。但是,人物的最终的走向是什么呢?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在最终的时候总会变成书中的人物,总会消失的。而时间最终却要腐蚀他们每个人,让他们成为一抔黄土。不管人物的身份如何,最终走向的一致性是白先勇小说的特殊的命运管的最终的展示。

白先勇选择“没落贵族”和“末路英雄”作为小说的主角,原因是复杂的。一是从他自身的背景来说的,他是国民党的最高将领的儿子,荣华富贵到家道没落,也是经历了一定的人生的起伏的,这样的家庭使得让他有机会认识很多的没落贵族和末路英雄,他对这样的环境是很熟悉的,对这样的人物的想法也是很 明白的,选择这样的角度是更加的容易展示自己的情怀的,在进行写作的时候,白先勇也是更加的得心应手的。而是,他自身的经历的影响,他的家道中落和自身的染病,使得他很像一个没落贵族一样,因此很多的人物形象是由自身的生活的影子的。这是和他的自身的情况相吻合的。

没落贵族和末路英雄,的前后的对比是很强烈的,他们对自身是存在一定的悲悯的感觉的, 书中每个人物,都有着强烈地今昔对比。现在与过去变化很大,处境变了,地位变了,环境变了。而让人难忘的是过去的荣耀,过去的追求,过去的美好,过去的恋人。而现在,却只能是苟且的活着。没有了令人羡慕的荣耀,没有了纯洁的追求,没有了那些美好的事物,没有了刻骨铭心的恋人。不管接受,不接受,或者是迷迷糊糊,总之活在现在却忘不了那些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这种过去和现在的一种强烈的对比,采用这两种人物形象是更加的合适的。

品读白先勇的《台北人》,我们感受到无尽的悲凉,更体会到无穷的美感,阅读艺术之美,丰盈人生智慧,是我们的终生追求。

关于[台北人读后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台北人读后感、台北人读后感2000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推荐文章: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600字
  • 西方音乐史读后感200字
  • 呐喊读后感200字
  • 小学生读后感400字左右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 冯志远观后感100字
  • 第一军规观后感500字
  • 夸父追日读后感20字
  • 经营沉思录读后感
  • 精卫填海读后感300字
  • Tag: 台北人读后感
    欢迎分享转载→ (台北人读后感)台北人读后感2000字
    本文地址:https://www.ccd-17.com/guanhougan/2561.html

    观后感栏目本月最新文章

    本站最新文章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Copyright © 2021-2022 七星号-(www.ccd-17.com) 版权所有